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中揭示了男孩成长中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而“男孩危机”正在从中小学阶段向幼儿阶段延伸。让我们共同关注“男孩危机”,重新了解我们的男孩吧。
☞你所不了解的男孩
男孩真的不如女孩吗?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从根本上了解男孩的特质。
男孩的身体发育比女孩晚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专家塞巴斯蒂安·克雷默在《英国医学周刊》上撰文指出:“男婴出生后的发育速度比女婴要慢得多。一般来说,一名刚出生的女婴的身体机能和一名出生6个星期的男婴不相上下。”
事实上,在整个儿童乃至青少年时期,男孩的身体发育都晚于女孩。这一点在宝宝0~3岁时尚不明显,但进入幼儿园后,女孩的生理优势就日益明显,甚至男孩的力气也比女孩小。
男孩的语言能力发展比女孩晚
孩子的语言爆发期通常在两岁左右出现,但这只是一个平均值。如果按性别划分,男孩开口一般要比女孩晚4个月~6个月,并且女孩在语言上的优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有研究指出,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域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这是因为在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男孩的大脑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走向成熟。
男孩有男孩的学习方式
总体来看,男孩的学习成绩确实不如女孩,但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学校的授课方式和评价标准所导致的。即使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仍然离不开“老师讲,孩子听”,而这种来自于音频的记忆方式恰恰是男孩的弱项。男孩的大脑更多地依赖于空间的刺激,他们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因此,他们更擅长视觉记忆和动觉记忆,比如骑车、游泳、搭积木这类需要“动手动脚”的学习项目。
☞家有男孩,怎么做
男孩不同于女孩,身为男孩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该怎么做?专家建议,顺应男孩的天性,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教养方式,让男孩在健康自然的成长过程中凸显自身优势。
营造更加开放的环境
开放性的环境意味着更少的束缚,男孩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放开了玩。这需要父母有足够宽容的心态,能够平和地面对男孩在玩耍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麻烦,比如磕着了、碰着了、摔跤了、弄脏了。说得直白些,就是要“粗养”男孩。狂奔、爬树、打架、踩水、玩泥巴……男孩需要经历这些,才能成长为男子汉。
“为什么”重于“怎么做”
两位妈妈都想教儿子用积木搭桥。
第一位妈妈热情地招呼儿子:“我们一起搭一座坚固的桥吧。看,妈妈是这么搭的。”男孩学着摆弄了两下,很快又跑去玩别的了。
第二位妈妈向儿子提问:“哦,我搭的桥塌了!汽车没法儿通过了,怎么办?”男孩立即投入到“救援”中,不仅和妈妈一起搭起了桥,还努力尝试把桥建造得更加牢固。
第一位妈妈注重的仅仅是“怎么做”,而第二位妈妈则给了儿子一个理由“为什么我要搭桥”。男孩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更喜欢主动地寻求学习的内容,因此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理由: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没有理由,只是成人的要求,那么男孩便会由于缺乏内在动力而拒绝、放弃或者敷衍了事。
注重有条理的交流
有条理的交流可以锻炼男孩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和比较的能力,帮助他建构逻辑。对于年龄较小的男孩来说,有条理的交流可以从提问开始。
比如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来,你可以问他:“今天吃了什么?”要是孩子回答不上来,就启发他:“今天吃肉了吗?吃菜了吗?”然后再告诉他:“明天爸爸(妈妈)还要问你哦!”让他有准备地去观察。慢慢地,等他能回答清楚了,就可以问得更详细些:“今天吃了什么蔬菜?”或者“今天吃了哪些点心?”这个追问的过程,将引导孩子一步步地深入了解事物的性质,发展其逻辑思维的能力。
另外,在图画书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男孩的特点,给男孩多讲一些科学类的故事。这也是一种有条理的交流。
激发成就动机
当一个小男孩用积木搭出了一幢高楼时,你会怎么说?
“你真棒!”
“你搭的楼好高啊,厉害!”
“你搭的楼真高,能教教我怎么搭吗?”
以上3句话,代表了表扬的3个层次:①笼统的表扬;②具体的表扬;③学习他的做法。
第三种表扬的方式无疑是最好的——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平等的交流。但是男孩需要的,不仅仅是表扬,他更需要父母激发出他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动力。父母如果能从男孩幼年时就不断激发他的成就动机,强调男孩将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将有利于培养男孩较高的成就动机。
共同做计划
相比女孩,男孩更讨厌“被安排”的感觉。父母不妨和男孩一起做计划,以增强他的参与感。比如周末出行,你可以先问问他的意见:“我们要出去玩,你想去哪里?”
☞爸爸,男孩需要你
爸爸可以帮助孩子确定性别角色,尤其是男孩。男孩从爸爸身上得到的是男性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模式,所以男孩非常需要爸爸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