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研究 > 教改成果 > 正文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支持 大一班
发布日期:2020-06-23    作者:古华幼儿园   点击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所决定的。”游戏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中频繁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情感。本学期,我们围绕着“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支持”进行了研究,我们通过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研讨等形式,对大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支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现做小结: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和特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的人物,说话、做事都要执行角色的职责。创造性想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假象(以人代人)。二是对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幼儿常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动作和想象,将游戏情景进行浓缩或转换,如,娃娃家,妈妈一摸宝宝额头:“呀!小孩发烧了,送医院吧。”结果抱着孩子在医院里走一圈回来了,说打针了,宝宝病好了。

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大班儿童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二、教师在大班角色游戏中的观察与支持

(一)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察

我们认为,对于以幼儿自由游戏为主的角色区游戏来说,观察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方式。教师只有从旁耐心、细致观察,才能够了解幼儿正在玩些什么、扮演什么角色、说了哪些话语、有哪些交往行为、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问题等等,才能够真正了解每个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状况,从而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尤其是了解观察些什么、怎么观察、如何做简单的记录和分析等等,才能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由此,我们尝试设定一些观察、评价角色游戏的维度和指标。首先,教师应细致观察并记录幼儿游戏的整个过程,再分别从角色扮演、使用材料、游戏情节、社会性互动等方面分析和评价幼儿的游戏水平,有利于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同时能够很快对幼儿的游戏水平做出初步的判断。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角色扮演:主要观察幼儿是否有角色意识并能够坚持扮演角色?是否能够自主的分配角色?

2)   使用材料:观察幼儿喜欢操作哪些材料?是怎样操作的(是单纯把玩还是能够依据自定的情节进行操作)?是否会以物代物?

3)   游戏情节:观察幼儿的情节是否单一、重复、不连贯?还是情节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4)   社会性互动:观察幼儿是否独立扮演角色,不与他人交往?还是能够与他人交往,并且用角色语言进行交往。

(二)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

对于教师的指导来说,我们更多提倡教师以间接的方式进行指导,需要在游戏观察的基础上从环境创设、提供材料;丰富游戏经验、拓展游戏情节和以同伴的身份介入三方面进行尝试。

 1.  环境创设、提供材料:我们设计了环境创设的表格,表格分为两种,一种为初始阶段,一种为调整阶段,表格从每个角色游戏区环境氛围的营造、区内必备的家具类、操作类材料、增强幼儿角色意识的服装、服饰类材料等,以及教师创设环境的依据等方面都要求教师有详细的介绍与说明。环境调整阶段的表格则要求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分析所提供的现有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及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添加、删减的调整,通过调整材料,拓展游戏情节,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2.   丰富游戏经验、拓展游戏情节:随着角色游戏的进行,教师要在关注幼儿游戏情节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情境,丰富和扩展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水平。例如,在小吃店游戏中,增加一个“顾客对食物不满意”的情节,就能够引发出幼儿协商、询问、道歉、请求等更为复杂的游戏行为。所创设的情境应当是幼儿感兴趣并能够理解的,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理解就需要开展一些角色区游戏以外的活动,例如开展一些参观活动、教学活动和家园亲子活动,引导幼儿深入到一些真实的社会情景和场合去亲身感受,以帮助幼儿丰富和发展经验。另外,这些情境应是和幼儿共同商量和创设的,能够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促使幼儿表现出更高的游戏发展水平。

3.   以同伴的身份介入:如果说前三种指导方式都是间接指导的话,那么这种指导方式就是直接指导。并不是说角色区游戏教师完全不能直接介入和指导,但是却要注意介入的方式。角色区游戏更适合教师以游戏伙伴的方式来介入,以制造话题、提出建议、诱发新的情景等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而丰富和扩展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水平。

(三)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支持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能够及时地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经验,及时给予幼儿以积极的支持,鼓励幼儿的自信心,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并使游戏朝着好的方向继续发展。如,依依(化名)是“医院”的医生,在给病人看完病后,依依拿出了自己买的巧克力送给了病人,希望病人吃了能开心一点。依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她说自己生病的时候很痛苦,最喜欢吃巧克力了,于是就运用在角色游戏中,也因为依依这个方法,医院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所以,教师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这个闪光点,应该加以肯定表扬,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在观察中,教师很容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在游戏评价这一环节进行讨论,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使游戏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