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研究 > 教改成果 > 正文
创设人文环境,彰显园所文化,实现内涵发展
发布日期:2018-01-11    作者:古华幼儿园   点击率: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有效地创设和利用环境对幼儿施加正面影响,使幼儿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中受到教育,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是我园近年来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的环境不应停留在只是一味追求华丽、美观上,因为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其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努力把握好环境对幼儿的刺激及教育功能,如何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交融。我们倡导以园本课程为主线,寻找教师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点,使园所环境得以充分利用,使环境文化充分彰显其特色内涵,让固有的环境变得充满生机,成为教师、家长和幼儿喜欢的立体书籍。

一、树立环境优化的理念,创设人文环境

(一)因园制宜

物质环境创设是推行园所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我园物质环境创设既注重视觉欣赏,也注重教育功能,更注重艺术文化,体现园本特色。

我们将园所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通过色彩和图案在环境中呈现,如我园的园标就是将操场上的老松树和“我快乐我成长”的培养目标以及园本特色融合在一起设计而成的,其寓意是:松树下我快乐阅读,日月星辰伴我成长。橘红色和白色是我园墙面和装饰物的主色调,橘红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白色的花架、鲜艳的花卉和绿色的松树、草坪不仅能带来美感,而且能减缓橘红色对幼儿眼睛的刺激。另外,幼儿园门厅、走廊、楼梯等处的布置都渗透了园所理念和特色,同时注重了教育性和艺术性。

因幼儿园总体园舍面积小,班级空间资源有限,活动区域太过于集中而拥挤的特点,我们在环境创设时注重了实用与多用,尽可能利用所有可利用的空间资源,注重楼梯、走廊等公共环境的合理创设。让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潜力的资源。如:教学楼走廊为弥补教室小、游戏空间狭小而布置了音乐区和结构区等区域环境;走廊墙面展示了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痕迹;生活楼两三楼走廊及小房间分别为中大班两个角色游戏区;底楼走廊为幼儿快乐表演区;多功能厅又结合了幼儿音乐室;楼梯下的亲子阅读吧和门厅的向您推荐乃至过道旁宽大的沙池都是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而成的。

(二)因人而异

立足于环境创设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思想,在统筹规划环境创设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在确定了各个楼层的主色调之后,走廊玩具柜的包装、衣帽橱内人手一只的小篮子、班级主题墙和班名牌等的设计和提供都统一了色彩。小班努力营造温馨的“家”的氛围,柔和的色彩、柔软的布艺,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而大班则注重幼儿在主题进程中的所思所想,班级规则的建立等,以幼儿的符号、记录为主,采用蓝色等柔和的色调,培养幼儿冷静、专注的学习习惯。

班级阅读区的创设充分彰显幼儿年龄特点。托班提供的是宝宝喜欢的软软的布书,教师将图书用小夹子固定在墙面上,以便于宝宝指指看看说说,还可以自由的取取夹夹;小班教师将看图说话进行改装,提供了故事背景图和角色的小卡片,通过插一插、贴一贴等演绎故事,使幼儿与环境材料充分互动,开门的图书、动物指偶等让幼儿在快乐阅读的同时,发展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中班阅读区划分为阅读区域和表演区域,阅读区好书推荐栏目,分为家长推荐的好书、幼儿园推荐的好书、老师制作的图书,并通过图加文的规则提示,使图书摆放整齐、有序;而大班阅读区的亮点则是将学习内容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变成可操作性的能与幼儿互动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摆摆、说说、验证等活动使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在设计和布置园所环境时我们提倡四个关注——关注空间设置的合理性、色彩搭配的协调性、重视材料品质、凸现教育价值,真正使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二、发挥环境促进教育的作用,彰显园本特色

怎样的环境才能对幼儿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呢?如何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教育功能,又彰显园本特色呢?我们要先问一问自己:“孩子在哪里?”,哪里有活动孩子就在哪里。我们追随孩子的身影将环境创设在校园角角落落,开放的环境和资源的整合利用能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创设有价值的教育环境,使环境真正成为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桥梁.

(一)开放的环境激发自主互动

开放性的环境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时间上的充裕性以及幼儿对材料上的选择性等。

在生活楼的底楼走道创设了开放式的“快乐表演区”,其中有故事表演区、木偶小剧场以及儿歌创编区,故事表演区内每月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提供不同的演出海报、头饰和相关道具,供幼儿自主表演童话剧;木偶小剧场内除了通过摆弄操作不同角色的布偶演绎幼儿喜欢的故事,还可按需要自己制作各种形象的手偶,以满足幼儿的表现和创作的欲望。开放式的阅读氛围弥漫在校园的角落,亲子阅读吧内每月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提供适宜的书籍,图文并茂的温馨阅读提示为家长正确选择图书提供了参考;家长借阅区内提供的家教指导书籍和影像资料等,家长可按需自由借阅;楼梯墙面上呈现的是幼儿熟悉的故事书封面或整个故事分页,让孩子们在不经意间感受阅读的色彩和气息;楼梯转角处的小推车、书架和相框是故事绘本的陈列架,定期有新书向幼儿和家长推荐;壁炉及一旁的藤书架……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告诉大家“我们爱阅读,书香溢校园”。孩子们在开放性的阅读环境中真正走进阅读世界,感受成功乐趣。

(二)丰富的材料诱发积极探索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活动室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使幼儿在充分自主运用各种材料的同时激发了探索欲望、发展了创造能力。

我们注重材料投放的多元化及低结构性,如手工作坊内有不同性质的材料,有平面的,如各种质地和颜色的纸;有立体的,如各种形状的盒子、瓶子、罐子;有不同质感的,如丝、绒、毛;有不同纹理的,如粗糙的木板、透明的塑料、粗细不等的绳、硬硬的贝壳,还有许多生活材料,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资源再利用的意识,还培养和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和操作能力。而结构室内除了提供丰富的、数量充足的结构材料,还有易拉罐、薯片盒等低结构的材料,在结构室一角放置了纸张和剪刀等材料工具,便于幼儿给搭建好的城市、动物园等造景,当然活动室之间是可以互动的,如结构室游戏时幼儿可以去手工作坊取需要的作品布置游戏场景,材料框是活动室共享共用的。早期阅读室有不同的阅读区域,可以席地而坐结伴阅读,可以坐在沙发上自由选择绘本阅读,可以在宽大的桌子前阅读教师制作的大图书,更可以在电脑前进行电子阅读。阅读室的藏书柜里分别储藏着小中大班幼儿喜欢的各类书籍,有幼儿按主题需要进行资料查阅的科学类书籍,更有幼儿喜欢的优秀绘本,与主题配套的小图书……大量的阅读材料满足了幼儿的阅读和探究的欲望,更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

(三)多元的符号促进主动学习

幼儿园符号环境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布置,而是由符号因素引发的教育过程。通过文字符号、数字符号、的创设激发幼儿对各类符号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符号接受能力和促进主动学习的行为。

因年龄阶段不同采用的符号不同,小年龄较多使用的是照片和文字较少的符号,中大班主要采用的是图形符号与标识符号配以适宜的文字符号。在我园环境中还融入了技能类符号、规则类符号的创设,如:衣帽柜上挂衣步骤的图示、盥洗室涂抹香粉的方法介绍、游戏区域材料的玩法介绍、表演区手偶的制作方法图示等都是通过不同的符号使幼儿在主动学习中掌握生活、游戏等的技能,又如:班级文明公约、阅读区域规则公约等都是通过图形符号、标识符号等隐形的教育,使幼儿懂得了在一日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则。符号在幼儿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创设有价值的符号真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三、改进环境服务教育的措施,实现内涵发展

幼儿园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却又时而耳语着我们的思绪;它默默关注着我们,却又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感动着我们的双手。为使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加大了硬件投入的力度、建立了环境创设和管理的机制。

(一)功能活动室的设置

我们根据课程实施的平衡性,以活动室创设的价值功能为依据,将幼儿园现有的园舍资源有效利用,开设了四个活动室和多个活动区域。将最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布置成幼儿早期阅读室,扩大了阅读空间,将靠近水源的教室定位为幼儿创意室,根据班级空间狭小、游戏的特殊需要,我们还创设了幼儿结构室,结合多功能厅舞台创设了音乐室;为满足中大班幼儿充分游戏需求,我们还挖掘资源,充分利用生活楼走廊等处开设了角色游戏天地以及快乐表演区。科学的安排、合理的设置、硬件的投入使幼儿园环境为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二)环境创意组的确立

为使环境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教育服务,我们发挥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和能力,根据每个人的爱好、特长将教师分成活动室创意组和公共环境创意组,后勤人员则组成了保障小组,有采购组、缝纫组和玩具制作组。根据主题进展和幼儿活动需要各小组人员定期对环境材料进行充实调整,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环境管理组的落实

为使活动室科学有序正常使用,我们落实了骨干管理机制,加强了活动室的规范管理。每个活动室落实一名管理小组长,具体负责活动室环境创设的监控,活动室使用情况的定期检查、有序投放活动材料的指导、活动室创意小组的定期例会的组织。环境管理组的落实使活动室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环境是一门“隐形的教育课程”,为了推动幼儿更好的发展,我园的环境建设还需要向“三精”目标迈进,即精致化环境、精细化管理、精品化质效,努力彰显园所文化,真正实现内涵发展。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