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案例:热闹的小吃店
大二班 何萍
背景:
“小吃店”一直是我们班级角色区域中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个地方。一天早晨,叶子甄兴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昨天是我的生日,我妈妈带我去‘小吃店’吃东西了。”看她一脸幸福、满足的样子,就连我和身边的其他孩子也一起被感染了。不一会,角色游戏时间到了,叶子甄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小吃店”店里。
实录:
“小吃店”里传来了一阵争执声。“我来当经理,我来分配你们的工作。”叶子甄一副经理的口吻说道。“我要当经理,我不要做你的下属。”夏可儿在一旁表示反对。“对,我也想当经理。”旁边其他的小朋友也附和着。眼看着“小吃店”不能开店营业,一些前来光顾的顾客很着急:“你们到底开不开店啊?我们都等了很久了。”这时,还在“小吃店”里争执的几个人听到了顾客的话,马上就停了下来。这时,只见叶子甄走到顾客们面前说:“对不起,我们现在还有一些事情要解决,请你们能不能过一会儿再来,谢谢!”
听了叶子甄的话,顾客们一拥而散了。这时,“小吃店”里的几个人又重新开始聚在一起商量对策,究竟由谁来当“经理”。叶子甄说:“我们现在来应聘,说说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谁最强,我们就选谁,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办法也不错,于是都点头答应了。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优点,当每个人都讲述了自己应聘的理由时,竞聘“经理”又陷入了僵局,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叶子甄本来还满怀信心,可是现在真的有点不知所措了。她用一种渴求帮助的眼神望向站在旁边观察的我,“老师,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到底谁来当经理呢?顾客们还等着呢。”这时,其他人也一起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眼神。
于是,我走到她们身边,说:“老师很高兴,今天,你们可以自己想办法,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来解决你们刚才的问题,虽然问题还没有解决,但老师觉得你们个个都很棒,都有这个能力来当‘小吃店’的经理,因为当经理首先要学会如何和别人沟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胆识。不过,我们的游戏是有规则的,‘经理’只有一个,既然你们都很棒,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公平地选出‘经理’呢?”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好像受到鼓舞一般,大家决定坐下来,想想对策。
不一会,只见叶子甄突然站起来,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想到了,我们来玩石头剪子布,谁赢了谁当经理,好吗?”“好啊。”大家都觉得她这个办法不错。于是,就用这种方法来选“经理”。最后,是夏可儿当上了经理。于是,她挂上经理的工作证,认真地给每个人分配角色任务,过了一会儿,“小吃店”就开始正式营业了。全体“员工”满脸笑容地欢迎“顾客”的光临,为“顾客”服务,而“经理”也是热情地指导“员工”、招待“顾客”,整个“小吃店”店里是热闹而有序。
分析与调整:
游戏中,玩伴之间常常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这是因为年幼的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到了大班,幼儿开始能够接受对方的意见,协商着处理问题,但往往没有倾听他人的习惯,而不理解他人。这个案例中孩子因为“经理”一职而发生了冲突,但是他们也能尝试着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不过当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茫然寻求帮助时,作为教师,我及时地介入了游戏。不过我没有直接指示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肯定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行为,对他们进行了激励和表扬,重新激起他们的自信和游戏愿望。然后再提示、启发幼儿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我的启发激起了幼儿原有的经验,促进了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使幼儿相互认同,直至解决问题。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是不是要去帮忙呢?一般情况下,为了使游戏开展下去,幼儿总会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是幼儿获得经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当时时处处替代幼儿解决问题。但有时候,当幼儿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往往会因此失去自信和继续游戏的动力,所以,老师的人及时介入是必要的。不过当幼儿之间发生像此案例中的纠纷时,我们老师应当先观察幼儿是如何处理的,然后再抓住适当的时机介入,才能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提高。
2019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