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研究 > 教学案例 > 正文
案例:认识图形宝宝
发布日期:2019-10-31    作者:古华幼儿园   点击率:
 

信息化案例:认识图形宝宝

  小一班  苑光玲

背景: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加大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了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以分段出示ppt,通过故事情境,边引导幼儿讨论、讲述的教学模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幼儿学习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概括。

实录:

数学活动《认识图形宝宝》,即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一研中教师单纯出示若干几何图形的图片,并机械重复演示给幼儿看,幼儿索然无味,没有兴趣。于是,制作《为图形宝宝找朋友》的课件,画面上有三个美丽的家,它们分别是小猪、小羊、小猴的家,小猪喜欢与三角形交朋友,小羊喜欢与圆形交朋友,小猴喜欢与正方形交朋友。当鼠标点击到某个形状,请幼儿帮它找朋友,并拉到相应的家里。如果找对了,就会发出小动物欢快的叫声,如果找错了,这个形状还会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因为课件中的路径是预先设置好的),同时发出“你找错了,请再想想”的声音。运用电脑制作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配上色彩鲜艳的背景及活泼动听的声音,整个过程清晰、生动、形象、逼真,有效地刺激了幼儿的听觉、视听,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完成活动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析:

(一)在活动的导入部分运用课件,促使幼儿尽快切入活动主题。

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借助于具体形象来进行的,抽象单调的说教幼儿不仅不易理解,而且容易疲劳,最终影响教育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能将较为抽象的道理或要求,借助画面表达出来。调整后的PPT,一下子将幼儿带入了情境,当画面上出现了小动物的样子时,孩子们情绪高涨,马上就有话可说。

(二)在活动的重点难点处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情节和寓意。

幼儿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语言活动中所描述的事物之间、角色之间的关系,幼儿很难理解,而多媒体课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尤其配上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和语言解说,会使语言和形象有机的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有利于提高幼儿感悟语言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看电视是一项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活动中,老师只要说一声: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电视了!教室里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小朋友也会很自然地瞪大眼睛,挺直身体坐好,等待老师。多媒体教学就相当于播放电视片。在幼儿时期,幼儿的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都占优势,电视画面鲜明生动、活动多变、刺激强烈,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被识记。心理研究表明:如果能将识记任务和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联系在一起,那么识记的积极性和有意性会明显提高,识记效果也更好。而且镜头中推、拉、特写、定格、慢进等等手段的运用可使原来细微的、看不清的或被幼儿忽略的地方,变得清晰、醒目,便于幼儿观察和记忆。

反思: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是时髦的作秀,也不是商业的炒作,而是一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幼儿的成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幼儿活动。只要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设计制作优质的课件,并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把它和其他教学方法整合起来运用,就一定能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0191025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