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养育,携爱同行
古华幼儿园 小一班 吴听雨家长
一、案例背景
快四岁的女儿听听最近有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磨蹭,说起磨蹭,还要从她的吃饭说起。听听是十足的“饭渣”,不仅挑食,还不爱吃饭,因此导致的必然后果就是吃饭慢。之前她只是吃饭慢,最近我发现她由吃饭慢还衍生出了起床慢、穿衣慢、刷牙慢等情况。不仅如此,慢的同时还振振有词:“老师说,小孩子吃饭就是要细嚼慢咽的!”我一时语塞,心中升起无名之火。
以前的我自认为是一位耐心的妈妈,但最近我开始感觉自己没有那么耐心了:我不会像以前一样给她温柔的讲道理,反而会加重自己的语气,命令她这件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不然不准看动画片。听到不准看动画片,接下来的剧情必然是一顿嚎啕大哭。孩子的哭闹时常会让祖辈妥协,但是作为妈妈,我绝不会让她用哭作为武器,所以我下一句话一定是“哭了就没得看”。接下来就会随机进入“哭的更厉害”或“努力忍住眼泪,但绝不吃饭”两种结果,无论哪种,都会让我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理智一些是不停的说教,失控一点是严厉的训斥。也会提醒自己控制情绪,去干点家务,让自己和孩子冷静一下,可对孩子来说,又好像变成了冷暴力。我还因此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养育倦怠了,因为即使这样一顿“教育”,也没有让她下一次吃饭更快一些。吃饭变成了我俩都焦虑的事情,她害怕吃得慢受到妈妈的责备,我害怕孩子将磨蹭变成习惯。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一天晚上,我在收拾房间时无意间听到四岁小女孩拿着两个玩偶角色扮演时的自言自语,“快吃饭,吃不完不给你看动画片!”“哇哇哇!我要看,我就要看…”“再哭吃完了也不给你看”“可是妈妈我真的吃不完,太多了,我小孩子吃起来慢!你看,我很努力吃了,饭还是这么多!”“努力”一词瞬间击中了我,这是我第一次从听听的口中听到“努力”一词的使用,我不知道她是否明白努力的含义,但此刻的我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是否女儿的努力我没看见?我太过于用成年人的规则去要求她?也许孩子真的应该要“慢养”……
这时我在柜子的缝隙中发现了一张叠起来的纸,正准备夹出来扔掉时,女儿欣喜地看着我说:“哇!妈妈,你终于发现我为你准备地这个大惊喜了!”我疑惑了一下,明白了她的意思,她小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表情:“你看,这是我给你写的信,上面说的是‘妈妈,我爱你,我永远爱你,你是我最好的妈妈’!”我又一次语塞,心中有些东西在融化。
女儿用孩童最真诚无私的爱治愈了我,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才是那个囿于大人世界规则而忘记了养育初心的母亲,不是孩子吃饭太慢,而是我太快。之后的几天里,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以往的温柔,虽然女儿吃饭的速度没有变快,但每一次用餐氛围都在变得越来越愉悦,慢下来的我,看到了那个拿着小勺子一口一口努力挖饭的她,是这么努力……
二、案例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确实忽略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们总是急着想要让孩子成长的更快一些,而在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我急着培养女儿吃饭的速度,而忽略了她因此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产生的心理压力,我将本应该重视的幼儿发展所遵循的“渐进”规律强行变成了“快进”。
“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作为家长,我也听过许多育儿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养育过程中,仍然充满了困扰与焦虑。初为人母时,我便决心要做一位温柔的母亲,用爱与耐心养育我的孩子。但养育的过程正如过来人所说的,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我想,这场修行需要的不是多么专业的育儿方法,而是不忘自己的养育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