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要求教师在用心观察的幼儿角色游戏基础上,运用开放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开展幼儿的分享,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积累经验,推动游戏情节地不断发展,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提升。本学期,我们根据园务计划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认真分析游戏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完善游戏环境通过观察与交流,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现欲望、创造性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以下就本学期的游戏情况作个总结: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在角色游戏这样的一种自然、开放、流动的游戏状态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观察过程中重点应该落实到哪里?哪些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观察?具体怎样操作才能使自己做到观察适时和到位呢?
一、选取价值点,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节,同时随时抓住教育契机,及时有效地处理偶发事件,将指导的计划性与随机性、灵活性结合起来。教师要使幼儿积极投身到游戏活动中,就要学会依据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地帮助,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幼儿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
在中国武术馆游戏中,幼儿对武术的经验比较缺乏,我们在游戏前专门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利用武术表演碟片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吸引幼儿。游戏中引导幼儿选出表演好的幼儿当师傅,带着徒弟练武术,也可以让观众上来跟着一起练练,增强了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互动性,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中国奥运博物馆中材料都是“死”的,讲解员要怎么样把它们变活,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指导。
二、引发碰撞点,提升交流互动的实效
在交流分享中,作为教师要给每一个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而通过孩子们的互动碰撞更容易打开他们的思路,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是对幼儿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作小结,表扬肯定积极行为。如幼儿有哪些新玩法、新创意等。教师还要注意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游戏的新要求,激发幼儿新的需要。评价的方式可由教师带领全班进行,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共同提出有效建议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下次更好的游戏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三、回应话题点,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抛接”孩子的话,善于抛问题,又善于接问题,要对每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进行适当的回应和追问,有效的回应能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有效的追问能引发孩子的积极思维,拓展更多更丰富的游戏情结。
中国菜馆的游戏中发现顾客有时候点的菜是菜单上没有的,造成了顾客和服务员的尴尬,顾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渐渐菜馆生意就失去了往日的热络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研究发现问题,想出解决办法,及时提供海绵纸,笔、剪刀、蜡笔等材料,引导幼儿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自己动手制作菜类,既满足了顾客,也充分地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促进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我们鼓励幼儿收集各种游戏所需的废旧材料,根据自己游戏所需进行有效的利用。幼儿对欢欢照相馆很感兴趣,我们就请幼儿在家收集妈妈不用的化装品空盒子,自己的小镜子,梳子、帽子等,投放在欢欢照相馆里,激起了幼儿很大的兴趣,每回都争着要当化装师呢!等着化装的小朋友也经常排起长队等候。
孩子的游戏水平慢慢提高了,合作协商意识已增强,但还是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游戏技能需加强、游戏经验还需丰富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针对实际问题制订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游戏计划和方案,使得孩子的游戏水平能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