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研究 > 教改成果 > 正文
多媒体在幼儿园早期阅读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8-03-12    作者:古华幼儿园   点击率: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因此在传输信息时比一般图片教学更为形象、生动。

    自从多媒体问世以来,它已经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对小年龄的孩子,他们的有意注意短,传统的早读阅读教学是单方面的教师讲述或者师幼共同看图书,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学习兴趣低,他们对游戏可能比学习更感兴趣,更投入,多种传媒手段可以产生出生动活泼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内容,清晰标准的发音和情节相关的音响效果,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其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多媒体课件能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概念,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换的画面。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些声像结合的整体性特点,可以在活动中模拟甚至再现故事情景,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通过听觉视觉等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为进一步进行阅读活动作好铺垫。

例如故事《小兔乖乖》:在教学时我运用了一个声像结合的课件,将大灰狼、兔妈妈、小兔子唱的歌穿插在故事中,当出现大灰狼用又粗又哑的声音唱到:“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的时候,孩子们表现出了紧张,害怕的心情,嘴子嘟哝着:“啊,大灰狼来了,太可怕了!”“小兔子快跑啊!”当出现兔妈妈用温柔的声音唱小兔乖乖的歌时,孩子们则表现出了开心的心情,跟着兔妈妈的歌声点头,拍手。由此可见,幼儿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心情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起伏,这都要归功于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

    又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教学中,活动一开始,我便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频技术,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随着屏幕上优美的画面,教师的故事讲解娓娓道来:“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温暖的小河水里游着一群快乐的小蝌蚪,他们到处在寻找着自己的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儿呀……”,孩子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听着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课件的运用为本活动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孩子们在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认识鱼、鸭、乌龟、鹅等动物,并在每一次闹笑话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妈妈的特征知道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好妈妈——大青蛙。由于幼儿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在理解故事环节,幼儿的发言十分踊跃,根据动画片的画面,积极搜寻自己的经验,说出许多与小蝌蚪有关的一系列动物来,并顺利地理解并简单的复述故事,达到了本活动的教学目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可见,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去接受知识信息。

   二、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的特点,解决早期阅读教学中的难点。

    1、多媒体课件运用文字、声、光、画全方位刺激幼儿大脑,为幼儿词汇的扩张提供了一个语音与图景相结合的教育条件,特别是那些表意复杂抽象的词,动画中往往通过特定情境来表达词意,有利于幼儿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其效果往往好于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教育方式,幼儿常会有意识地对这些词汇进行延时模仿学习,使这些词汇变为自己的语言材料,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在学习儿歌《鹅大哥》时,我的课件共有三幅完整的动画组成,第一幅是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有一只的大白鹅,让孩子一看到画面就知道今天活动的主角是这只大白鹅,并及时出示字“鹅”,孩子很自然地把这个字与图片上的这只动物联系起来,知道了鹅是白白的,脖子长长的。第二副是青青的草地上,大白鹅一摇一摆的走来走去,对幼儿很好地理解“摇摇摆摆”这个动词非常有帮助。第三幅是大白鹅挺起胸昂首高歌,并播放鹅叫的声音,孩子们纷纷模仿起鹅唱歌的声音“昂昂昂。。。。。。。”儿歌里的第二句:“唱的什么歌,唱的快乐歌,昂昂昂”孩子们也理解了,整首儿歌的难点就在这三幅动画中迎刃而解,同时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白鹅在小河里悠闲自在的情景,欣赏到白毛、绿水、红掌相互映衬带来的色彩美。

又如在主题《在秋天里》里有一个儿歌《昆虫运动会》内容是这样的:蜻蜓开飞机,蟋蟀来摔跤,蜜蜂练长枪,螳螂舞大刀,蚂蚁练举重,蚱蜢学跳高,昆虫运动会,大伙劲头高。虽然只是短短几句,但是活动前我就在想:幼儿很可能不认识这些昆虫,更别说它们的本领了,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这次活动很可能像走马观花一样就这样过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也不会对这些昆虫有很深的印象。于是我搜索了这些昆虫的图片,在每只昆虫图片旁边放上它对应的运动项目的图片,如把蜻蜓和飞机的图片放在一起,螳螂和大刀的图片放在一起,蚱蜢和跳高的图片放在一起等等,让幼儿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孩子们果然找到了共同点;将昆虫和运动项目连在一起记住了。

也是在主题《在秋天里》有一个故事《稻子和麦子》,现在的孩子就算乡下有田地,也很难接触到稻子和麦子,怎么能分辨它们的不同呢。因此,在讲故事前,我让孩子们分别看了稻子和麦子的图片、并看了视频农民收割稻子及稻子去皮后变成米粒的情景,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平时吃的米饭是稻子做的,而好吃的汤圆烧饼等面制品是用麦子做的。当故事中出现幼儿不常见的事物时,且这个动物的特征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有价值的,那么教师就有必要让幼儿先认识这种事物及其特征,才能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但是,让教师凭空解释这些事物的外部特征及习性,对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往往教师讲不清楚,幼儿听不明白,这是就要借助巨象的多媒体了如:图片、pptflash。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既能听得见又能看得见,集声光形色动等为一体,直接对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产生作用,这种通过多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2、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事物、角色之间的关系、顺序,有时幼儿很难理解,此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孩子们自己的所见融在一起,使他们对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达到理解,学习的目的。如在《小小手》这个活动中,活动前我利用数码相机采集孩子们生活中用小手自己做事的画面并制作成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情趣的多媒体课件。活动时我向孩子们逐一展示了画面,并请孩子们说一说照片上的小朋友在用小手做什么,从而帮助幼儿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集体展示这些画面,帮助幼儿记忆、诵读。正是设计制作并合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化解了活动中的重难点,使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完成了学习活动。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以景激情,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这一特点,用声像再现情境,使幼儿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

例如,故事《春娃娃》,第一部分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此时,屏幕上出现了绿绿的青草地,美丽的花朵,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幼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多美呀。当幼儿被引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中时,对大自然热爱的美好情感也被激发出来。接着春娃娃为柳树姐姐梳头,叫布谷鸟儿唱歌,叫桃花姐姐开花等一一地出现在画面面上,孩子们热烈地讨论哪里还有春娃娃,自己在公园里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等等,热爱春天的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在故事《小猪胖胖》的教学活动中,我是这样运用课件来激发孩子分享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的情感的:小猪的背包里放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小鸟、小猴闻到香味过来了,看着食物流口水,我问孩子们孩子们:“小猪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将好吃的东西送给小鸟和小猴吃,当画面上出现云朵也闻到香味飘过来了,我问孩子们:“云朵那么高,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云朵。最后我将故事中的情节延伸到现实中问孩子:“那如果你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你的好朋友看见了,你会怎么办呢?”孩子们都表示会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同伴。

     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多媒地手段合理地运用到早期阅读活动中,使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扮演角色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创意。他们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发散思维,形象思维能力也大有长进。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教学是有成效的,能更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早期阅读活动带来新的生机。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