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沙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园互育 > 育儿沙龙 > 正文
让规则意识深入孩子心底
发布日期:2019-03-29    作者:古华幼儿园   点击率:
什么是规则?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订、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订并通过,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保证社会生活、工作、行为有序规范,它也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是难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所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不能忽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遵守规则意识呢?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入手。

从遵守家庭的规则做起。

家长在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时,首先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最好先从遵守家庭规则做起。


比如:孩子放学回到家,要叮嘱孩子把脱下的鞋子放到鞋柜里;饭前便后要洗手;孩子用完的东西要及时放回原处;出去玩耍时,记得要遵守约定的回家时间;垃圾要按类放到规定的垃圾桶里,等等。


当孩子逐渐养成遵守家庭规则的意识时,出门在外,也就容易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了。


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制订家庭规则时,要让孩子参与其中,一起进行讨论与制订。与父母单方面、一言堂式地制订规则相比,孩子有了参与权,一起参与制订规则,会更容易遵守这些规则。

让孩子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规则。

仅仅让孩子遵守家庭规则还远远不够,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所以,还必须让孩子了解和懂得遵守更多的社会规则。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现身说法,时刻提醒孩子规则无处不在,比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到超市购物时不想要的东西不要乱拿乱放。


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读一些有关社会规则常识方面的书籍或观看一些有关社会规则常识方面的视频资料,让孩子最大限度地了解社会规则,慢慢积累丰富的规则知识,树立起规则意识。

了解违反规则的后果,强化对遵守规则意义的认识。

有时候,孩子违反规则是因为不了解违反规则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不妨引导孩子就某一项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展开理论上的讨论。


比如,教育孩子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即绿灯行,红灯停,行人要走斑马线,提问孩子,如不遵守后果会怎样,从而引发孩子对违反规则后果的思考,进而提升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

规则的内容要明确具体、让孩子清楚该怎么做。

在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对规则内容的表达要明确,有具体可操作的要求,不可笼统、模糊。比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写字工整时往往会说:“好好写字。”怎样写才算好好写字,横平竖直?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家长的意思,所以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符合规则。


所以,对孩子讲规则的时候,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做好。比如,教育孩子把字写工整时,可以告诉孩子:“按正确笔顺,一笔一画工整地写字。”同时配合讲解和示范,这样孩子才能知道该如何书写。

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时的语言要明确,语气应坚定。

家长在教育孩子养成遵守规则习惯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即用明确的语言代替商量的语言,如,用“该洗漱睡觉了”,代替“洗漱睡觉好吗”。用“游戏时间结束了,收拾东西,5分钟后马上回家”,代替“游戏结束了,我们该回家了吧”。


家长在向孩子传达这些信息的时候,要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这样既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还可以给孩子一种“必须遵守规则”的严肃感。

可偶尔“放宽政策”,但别轻易打破规则。

很多家长以为,制订好规则后,一定不能打破规则,“必须”“绝对”遵守。这种观点也失之偏颇。偶尔打破规则,让孩子体验一下“放纵”带来的后果,可能比父母的说教更能让孩子深刻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比如,小明很喜欢吃雪糕,但吃多了会肚子疼,所以妈妈和小明约定,一天最多吃一块。有一天,小明非要吃两块,妈妈说什么他都不听,小明终于“放纵”地吃了两块。结果当天晚上小明肚子疼了。


经过这次教训,小明的自我约束增强了,再也没有多吃雪糕和其他东西。

重视通过游戏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马卡连柯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


的确,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而游戏恰恰都具有一定的规则。孩子在参与各种游戏时,如果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


所以,无论孩子参与游戏还是旁观游戏,家长都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醒或指导孩子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使孩子在感受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体验和感受游戏规则的意义,从而慢慢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并逐步将在游戏中养成的遵守规则的习惯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不断鼓励,强化规则意识。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鼓励与支持。对于孩子的好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鼓励、肯定,强化为孩子好的习惯,使其伴随孩子一生。


在鼓励孩子时要注意语言技巧,如:“你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真是个守时的孩子!”“妈妈看到你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了,你真是个讲卫生的孩子!”


鼓励时指出孩子好行为的具体方面,不仅可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习惯,还对孩子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骄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行为标准会不知不觉地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规则系统,成为孩子一生所依据的行为准则。


所以,在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行为的榜样,坚定孩子对社会规则与道德的信心,让孩子能够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更加阳光地走向自己美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