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是孩子们模仿成人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反映。作为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孩子、支持孩子是最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能了解到孩子的实际游戏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教师也能准确寻找到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也有利于教师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观察游戏的发展,观察游戏的细节,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支持孩子游戏发展。
第一,教师要要做个“旁观者”。针对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观察重点。
小班的孩子对于角色意识还比较淡薄,在温馨的环境中他们看到逼真有趣的玩具都是兴奋不已,兴趣浓厚,忍不住去操作摆弄,在里面粗浅的模仿着成人的一些动作。佳怡在长颈鹿家抱起了娃娃,轻轻的拍着,哄着,还不停的往娃娃的嘴里喂饭。杨杨爸爸则在娃娃家里忙个不停,烧了好多小菜,桌子上堆的满满都是。作为教师,我没有马上介入孩子的游戏,而是将观察重点放在让孩子们充分自由地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程度的孩子在游戏中反映出的不同生活经验。我们的观察就在对孩子已有的水平的了解上,熟悉孩子们的经验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角色游戏的开展,使游戏更为符合孩子们的需求。
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发展,经验也更为丰富。此时孩子在游戏中会有一些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游戏中的闪光点。
第二,教师要真正做“孩子的玩伴”,及时有效的引导孩子的游戏。让孩子不仅能得到情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得到材料支持。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得去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游戏现状,预测孩子的游戏水平,从孩子的需求、兴趣出发,作为孩子的玩伴,进行适时的指导,来深化幼儿的游戏水平。
子昊拿了一对响板,来到舞台的中央一边摇着沙球,一边唱着:“爸爸好,妈妈好,他们喜欢我……”嘉芮也拿了一只响板和他一起唱了起来,两个人唱的很认真。许梓芸则在旁边摆弄着其他乐器,当她选好三角铁后,站在旁边听他们两个人唱歌,等到他们两个唱好后,她也走了上去,三个人一起唱起了“叮咚小门铃”。唱了几首歌后,三个人开始学小兔跳。后来,他们渐渐觉得没劲,干脆开始摆弄各种乐器和头饰。于是,我走了过去,对他们说:“我们一起来表演小兔乖乖吧!”孩子们接受了我的建议,我戴上了兔妈妈的头饰,我们一起表演小兔乖乖的故事。在我的带领下,他们玩得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投入。
因此,在小班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必须追随孩子的发展,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观察的过程中,由“旁观者”到“真正的玩伴”, 就会使孩子们发挥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游戏中分享快乐,获得成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