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姚楷凡和唐可馨是我们班能说会道的孩子,进入六月以来,每天早上都会围绕着小学生活的话题津津有道地讨论着。在自由活动时间,他们一边翻看自己带的小书包的绘本,一边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书包里的其他文具用品。渐渐地我们班上的所有孩子都能每天带着自己喜欢的绘本和文具与身边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实录:
片段一:一次有意义的“上小学交流会”
从孩子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上小学的向往。于是,我组织他们进行了一次“我喜欢的小学生活”集体教学活动,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相互交流。幼儿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相当活跃。他们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小学,而且有的小朋友还对自己准备的小书包以及文具等很感兴趣。
从这次“上小学交流会”中,我得到了信息,开展关于我要上小学的话题幼儿是孩子们当前关注的热点。他们对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已经相当丰富,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提升这方面的经验。
片段二:主题“小书包”悄然启动
1、孩子们的行动支持了我们
我们班上两位老师经过讨论,确定了这次个别化游戏活动以“我要上小学”入手。可是马上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教师手上关于小学的资料与游戏材料并不全面,应该说是相当的匮乏。怎么样才能很好地推进这个游戏活动呢?之前我们进行了一些列的活动,在五月底我们先去参观了古华小学,了解小学的生活作息,参观小学内的各个场所,观看了哥哥姐姐晨会升旗仪式等。看着幼儿兴趣如此之高,于是我们决定让幼儿充分体现主动性,让他们站在前面,教师作为支持者退到后面。进入活动后,每天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小书包来园了。
2、调动家长资源深入活动的进程
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经验与水平,设置了相关的游戏内容。活动中是需要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我们以发通知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这次主题活动内容,并列出需要的相关材料,请家长配合与我们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家长了解这次主题活动之后对我们开展工作相当支持,我们充分利用了他们收集的材料,并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投放到相关活动区域。我制作了找找小书包,有趣的筛子,自由的摆放书包,两队起点也是自由,根据筛子的点数避免炸弹的情况下赢取小书包,孩子们在游戏中乐此不彼。又如:家长提供的卷笔刀、各种铅笔,让孩子们初步体检怎么正确卷笔和握笔了。同时,我们结合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孩子们参观熟悉自己小学的周边环境,在此基础上,我就提供给孩子们一个较大的版面,让孩子们自己建构,自己测量记录出行各个点的长度等,通过绘画、计量、设计,孩子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激发了孩子门入小学的强烈愿望。
探索区: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废旧材料:让他们动手制作爸爸妈妈小时候的书本。
美工区:绘画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书包,能力强的可以自己设计各种式样的小书包。
分析与调整:
从这次活动中,我深受启发:
1、善于发现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这是新《纲要》中我直接引用的一句话,用在这里我觉得对这次活动的理解显得十分的透彻。幼儿近期对小书包感兴趣,我及时发现可这一点,并进行了精心的组织,活动验证了这是依次成功的主题活动,因为幼儿在这次活动中始终十分地投入,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树立起自己要想成为小学生的意愿,也在活动中各方面的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让幼儿站在前面,教师退到后面。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从收集相关的资料到主题环境的创设始终扮演的是支持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始终让幼儿站在前面,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探索,教师并没有多加限制,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松了,而是需要教师要有更敏锐的眼光观察幼儿现在是否碰到了困难,他们还需要什么,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在必要的时候为孩子的活动提供适当的帮助。如在动手区,在他们无法将活动进行下去时,教师及时观察到了这一点,用隐性的指导让他们学到了制作的方法和思路,使得后来他们有如此创造性的制作。
总之,教师要进行某个活动,在发现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就应及时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设计。如怎样让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问题都应考虑到,还要考虑到怎样使整个或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发展需求。教师还要验证这个活动幼儿是否真的感兴趣,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发展,对他们经验的提升是否有帮助等等,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入小学有了新的认识和自我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