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 正文
古华幼儿园2017学年第一学期保教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7-10-17    作者:古华幼儿园   点击率:
 

    一、指导思想

深刻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髓,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继续以《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本学期抓住二级幼儿园复验契机,规范管理,梳理理念,做好各类迎检准备,争取取得好成绩。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班级设置情况:

我园现有9个班级,小中大各3个班,全园幼儿261名。每班配有2个教师,1个保育员。现进班教师18名,16名为在编教师,区级、镇级骨干教师6名,职初教师1名。

   优势:

1、整个教师队伍呈现了成熟、稳定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优势。

2、幼儿园通过暑期维修,焕然一新,整体环境卫生整洁。

3、教师能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上学期的各班的保教质量评价来看,孩子们运动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喜欢运动,礼貌大方,交往能力较强。

    弱势:

1、角色游戏与个别化学习如何有效的创设融合的环境还是有待思考,如何让幼儿更好的融入角色游戏,让每个孩子有角色意识。

2、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介入指导?大家还是比较困惑。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课改力度,善于实践反思。以课改为立足点,加强学习。通过领悟素质教育核心思想与《纲要》《指南》精神,加强改革力度,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形成经验。

2、明确育人目标,提高保教质量。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素质启蒙教育为核心,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进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3、立足课改精神,构建园本特色。以幼儿园发展方向为目标,紧密结合课改精神与新课程理念,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有效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质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园本课程。形成积极投入高效的保教研究氛围。

   四、内容措施

我们坚持以课程中心组、大小教研组、备课组、特色教研组为研讨主阵地,周一下午13001410班级教研活动,单周二下午13001410备课组活动,双周二下午13001410小教研活动,单周四下午13001410常规教研活动,双周四下午13001410专题教研活动。通过业务理论学习、教研组专题研究、集体备课、一课三研等活动开展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注重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1、进一步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教师成长手册》等相关文本精神,不断领会和深化课改理念,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2、通过观摩市、区级专家的讲座,帮助教师理清思路,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指引新的方向,促使教师将新理念运用到实践,改善教育行为。

3、通过专家讲座、自主学习、交流辨析等形式,拓宽教师的学习途径,缩短理论与教育行为之间的差距,提高保教工作的质量。

4、借助项目研究的力量和智慧,结合实践观摩、实录分析、资料积累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和深化本园的课程建设。

(二)立足教学实践,深化保教研究

1、专题研究

*坚持以“大教研把方向、梳理念、小教研重实践、理经验”的思路,周四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本学期的专题为“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的进行介入指导”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讨”的研究,从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材料创设和投放、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介入指导、运用交流与分享推动幼儿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能力提高”,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并如何有效的介入指导,不断推动教师在实践、研究、反思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2、常规研究

*以备课组组为阵地,深入开展教学实践日活动,结合教学薄弱点开展新教材课例研究、个别化学习活动研究、特色活动实践、游戏现场观摩研讨现场评析等,进一步聚焦课堂,形成团结合作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们实践研究能力,期末每备课组整理形成园级一定数量的优质课。

*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区双名三优教师、骨干教师积极开展园内带教活动。同时积极为骨干教师搭建外出学习的平台,拓宽专业视野,鼓励骨干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形成自身教学风格。

*开展青年教师系列培训、备课组活动等,促使青年教师专业化得以更好提升。加强对青年教师保教工作的理念与实践的指导,内容涉及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备课、说课、上课等。在每次教研活动前,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师成长手册》等专业性文件进行导读的“每月一读”,旨在让青年教师对我们的工作有更深的认识。由业务园长、优秀骨干教师轮流组织、指导,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问题与困惑,引领新教师尽快成长,提高专业化水平。

3、各类评比活动

*开展“教学节”教师分层教学比武活动,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并写出教后反思,整理一个教育故事,写出案例评析,通过评价,不断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如课程化环境创设评比、教师教学比武、自制个别化学习材料评比活动、个别化故事撰写评比等,抓实施、抓落实,使教育管理、日常操作常态化。

(三)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实施

1、课程管理

1)继续贯彻落实“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使各个层面明确质量监控职责与任务,引导教师关注内涵发展,优化保教实践过程,确保保教工作的质量。

2)加强保教人员的日常规范操作,关注规范操作要求的有效落实,“三位一体”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细化每月保教重点和每周保教看点内容,行政人员加强每日行政值班,关注教师一日规范操作情况。每周深入结对班组指导半日活动,加强随堂听课和跟踪指导。业务园长与教研组长深入班级,加强每月听课评课与现场办公,掌握教师一日规范操作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进。

4)业务园长检查反馈各班周日计划和组长备课,教研组长审阅班组教师备课,每月检查反馈教师各类教学资料,及时了解各班课程开展情况,肯定优点、分析问题,做好有检查有反馈有调整。

5)加强幼儿专用活动室的管理,安排专人及时调整活动室游戏材料,指导教师有效记录幼儿游戏,做到及时检查,及时反馈交流。

2、课程评价

1)依据《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以及幼儿园课程实施经验,以课改中心组为主体,完善对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幼儿评价的具体内容、要求与形式。

2)不断完善园本化课程实践程反馈制度,加强策略跟进效果分析,做到发现一点,分析一点,解决一点,促保教工作质量不断螺旋上升。完善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实施评价,通过定期现场观摩、日常督察、研讨分析、书面评价等形式,提供参与幼儿园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机会。

3)对教师的评价:

*进一步优化教师月考核制度,实行日常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鼓励教师完善自身行为,真正提高教师日常规范操作能力和课程执行力。

4)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继续强化以幼儿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实施有效性评价导向,根据《保教质量评价指南》选择幼儿发展评价内容,期初和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完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方式,运用日常随机观察、情景测评、作品呈现、资料展示(幼儿成长档案)等形式,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式评价,并结合幼儿园特色研究,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四)注重幼儿发展,开展丰富活动

1、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保证幼儿自由、游戏、户外活动的时间。开展童话剧表演、社会实践、远足活动等,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活动。

2、对照“幼儿发展水平标准”,注重教育的过程性和细节性,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的发展。每月坚持“幼儿能力测试小组”人员对班级幼儿进行主题学习情况测试和幼儿能力评价,并建立较完整的“幼儿保教质量评价”资料。         

3、每月开展“好宝宝”评选活动(9月:礼貌宝宝;10月:自信宝宝;11月:巧手宝宝;12月:运动宝宝)

4、通过每月小舞台开展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表达表现的多元空间和舞台,使活动丰富多彩,使孩子自主发展。

5开展节日活动、社会热点等大事件活动。九月:庆教师节活动、庆中秋节活动;十月:庆重阳节活动;一月:迎新年活动。

附:每月具体工作安排()

分享到:
相关信息